核心提示:每年的4月15日-21日規(guī)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,今年的主題是“癌癥防治 早早行動”。 專家提醒,要正確認識癌癥、積極防控癌癥,樹立癌癥三級預防理念,踐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主動參加防癌健康體檢,做到早預防、早發(fā)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癌癥生存率與其分期息息相關,那些在癌癥早期被診斷出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治療并且預后較好。 近日,《柳葉刀·公共衛(wèi)生》發(fā)布的一項研究指出,促進癌癥早期篩查和診斷迫在眉睫。該研究 以 2016 年 1 月 至2017 年 12 月中國 12 個省、23 家醫(yī)院的全人群癌癥登記數據與個人電子醫(yī)療記錄為研究對象,全面評估了我國不同人群、常見不同類型癌癥的確診分期差異,并進一步確定了與癌癥診斷時期相關的危險因素,包括性別、地區(qū)、年齡、生活習慣、癌種等。
研究數據從不同緯度,剖析了晚診人群的差異性。 其中,男性患者首診即為晚期的比例為64.1%,女性為40.2%,差異在肺癌、食道癌中較明顯。農村地區(qū)患者的晚診率為58.6%,略高于城市地區(qū)的50.8%,差異在肺癌、胃癌、乳腺癌中比較明顯;年齡對癌癥晚診的影響則差異較大,在胃癌患者中,75 歲以上人群比55歲以下人群晚診比例更高, 但在結直腸癌中,患者越年輕,為晚期癌癥的幾率就越大。
研究顯示,我國主要五大癌癥,即肺癌、胃癌、食道癌、結直腸癌以及女性乳腺癌確診時為晚期的比例高達52.8%。 “這五種癌癥死亡人數總計要占我國癌癥死亡人數的60%以上。 ”國家癌癥中心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副主任李霓說。造成這五種癌晚診的原因有很多,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是惡性腫瘤早期癥狀較為隱匿,癥狀不夠典型。 例如, 肺癌早期癥狀不明顯,中晚期咳嗽、咯血、胸背部疼痛、喘憋等癥狀還容易和呼吸道其他疾病混淆。少數胃癌患者早期有惡心、嘔吐、食欲差等癥狀,容易和其他胃部疾病混淆。食道癌的早期癥狀有吞咽時不適、食物通過時有滯留感、輕度哽噎感、咽部干燥發(fā)緊等不典型癥狀,但早期癥狀時輕時重, 持續(xù)時間長短不一,容易被忽略。 結直腸癌早期癥狀特異性差,癥狀并不能作為腸癌篩查的決定性因素,導致較易晚診。乳腺癌患者出現乳腺腫塊、乳頭溢液、皮膚性狀改變、乳頭和乳暈異常、腋窩淋巴結腫大等典型情況時,也一般都到了中晚期。
李霓介紹,這五種癌癥其實也是國際上認可的、適宜開展人群篩查的癌癥, 都有對應的科學、易行的篩查技術,可通過篩查和早診發(fā)現更多的早期腫瘤。 “做好癌癥預防,才是控制癌癥、降低死亡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長期戰(zhàn)略。 ” 李霓呼吁,促進篩查和早診早治,國家癌癥中心目前正努力推進“四級預防”的實施,每級都要發(fā)力。
第一,國家高度重視癌癥預防工作,積極采取各種措施,政策、人力、物力支持,削弱或消滅致癌危險因素暴露的可能性。很多地區(qū)在國家的支持下,正在開展 HBV、HPV等疫苗接種行動,這就是一種消滅癌癥危險因素的舉措。
第二,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積極開展健康宣教和管理,在疾病發(fā)生前采取干預措施,包括提升癌癥防控知識知曉率等,鼓勵居民戒煙限酒、保持適當體重、 合理膳食等,以減少致癌危險因素暴露。
第三,醫(yī)療機構有責任提供臨床技術支持,為居民提供篩查服務路徑,促進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。 我國在2012年啟動了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,主要針對肺癌、上消化道癌、肝癌、結直腸癌和女性乳腺癌進行免費篩查,為居民普及癌癥防治知識,倡導健康生活方式, 已經覆蓋了全國 28個省份。類似項目還有很多,民生效益顯著。 在國家組織性篩查基礎上,有能力的醫(yī)療機構應積極提供轄區(qū)內居民機會性篩查的服務。
第四,居民個體也需要提高癌癥篩查意識,積極參與政府開展的篩查活動。 李霓說:“之前,在國家重大公共衛(wèi)生服務專項中,政府免費提供的癌癥篩查,居民依從性不到40%,說明大家對篩查的重視程度還不夠。 ”
專家提醒,要正確認識癌癥、積極防控癌癥,樹立癌癥三級預防理念,踐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,主動參加防癌健康體檢,做到早預防、早發(fā)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