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(qū) 小記者 教育 醫(yī)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文化歷史 > 張家口文化歷史

雞鳴山散記

2022-07-23 09:39:47  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

  

蔡景福 攝

  

  家門口的風景容易被忽視,是因為覺得隨時可以一游,便不再急于前往,于是,每年一有閑暇,就往外面跑,眼皮子底下許多的好去處,反而一而再、再而三地錯過。就像每天隔窗相望的張家口雞鳴山,一直沒有去游覽。

  雞鳴山,國家AAAA級景區(qū),海拔1128.9米,占地17.5平方公里,是一座孤山,被譽為塞外“小泰山”“京西第一峰”。

  周日應同學相邀登攀雞鳴山,正好補了一直未能往游之缺憾。

  早六點半,我們沿“之”字形小路拾級而上,一行五人,四人輕裝,只有峰同學裝備齊全,百寶囊中有照相機、 小音箱、水、未知的零食。他緊緊地抱著自己的百寶囊。因為不是開廟門的日子,登山的人不多,山道上略顯清靜,我們的歡笑和歌聲更加清晰。永紅兄的京劇字正腔圓,伴隨著我們經過山神廟、蕭太后亭,一直唱到半山腰的永寧寺。

  永寧寺也叫中寺,是個四合院式的建筑,有兩個僧人在寺院里打理事務。此時雞鳴不絕于耳,只是未看到雞,兵同學也引吭高叫,人聲雞鳴聲我們的笑聲響徹山腰。繼續(xù)前行,遠望雄雞昂首挺胸,屹立在側峰之上,近看雄雞身著彩衣,似欲與我們對歌。

  峰是驢友,相當專業(yè),不時按下快門,捕捉精美瞬間。安同學不愛唱歌,偶爾拋給我們一個小問題,你一言我一語,就道出了雞鳴山的由來:雞鳴山遠古時也叫飛來峰,相傳這里是個黑風口,住著個黑風怪,整天興妖作怪,玉皇大帝得知后,從南方調來一座山堵住黑風口,捉住了黑風怪。從此人們便叫它飛來峰。后唐太宗到此山,聞雉雞啼,命曰雞鳴,故改叫雞鳴山。

  我們一邊了解著典故,一邊繼續(xù)前行。因兵同學前夜酒有些過量,已經汗灑山道,氣喘吁吁,行在前面的峰已經坐在了臥龍石上,兵同學急切地跑過來,直接臥在臥龍石上,口中念念有詞,感受著康熙當年在此小憩石上的那種悠然。

  不知不覺中我們途經駱駝巖、朱砂洞,來到了雞鳴山頂。穿過南天門,踏上避風橋,凌空竟無風。原因是橋下有個口子,西來北往的風都順著口子鉆走了。這口子據說是呂洞賓到此游玩,為制服風怪留下的。避風橋邊好舒爽,習習涼風,凍結了汗珠,發(fā)絲也跟著飛舞。深深地吸一口清新的空氣,沁人肺腑,好一個神清氣爽。不唱歌不說話,靜靜地享受這份愜意。俯瞰四周,有些眩暈。山下的一切顯得那么渺小,奇峰怪石掩映在霧靄之中有些迷蒙,鐵路公路在山腳下有些蜿蜒,古堡雞鳴驛歷歷在目有些滄桑,美麗的山、美麗的景。

  過避風橋就是碧霞元君殿,俗稱奶奶廟,每年都有善男信女來這里求子,據說挺靈驗的。峰同學為了渴死我們幾個懶蛋,早已不知又鉆到哪個仙洞去了。我們幾個有福之人只好向僧人求一瓢涼水,咕咚咕咚喝到肚里,久逢干旱遇大雨般感覺。此時峰又冒了出來,可能時時窺探我們是否有水喝吧。

  水喝了,山登了,景賞了,情訴了,五人放歌下山。

  “當你老了,頭發(fā)白了,爐火旁打盹,回憶青春……”(李海平)

    

編輯:呂永清
河山新聞
移動客戶端
張家口日報官方
微信“張小全兒”
張家口新聞網
官方微博
抖音掃碼
關注@張家口NEWS
【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】
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(xié)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