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新聞中心 即時新聞 時政 獨家 縣區(qū) 小記者 教育 醫(yī)療健康 美食 金融 旅游 冰雪網 數字報刊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 > 醫(yī)療健康 > 健康生活

科學生活方式,關愛脊柱健康

2022-12-28 17:10:49  來源:張家口晚報

  它被稱為人體第二道生命線,它是體內五臟六腑的反射區(qū),它是承擔著支撐負重作用的立柱,它就是我們的脊柱,人體的“支柱與棟梁”。然而,由于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、手機前工作學習、娛樂生活,人體的脊柱需要承受巨大的異常應力。尤其疫情3年以來,網絡辦公、網絡課堂成為我們日常生產、生活的主要方式,使得忍受脊柱病痛的患者日益增多。

  本期,市第二醫(yī)院一直致力于脊柱健康推廣,該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欣偉和脊柱外科主治醫(yī)師王春生,邀您一起科學生活方式,關愛脊柱健康。

  【你對脊柱了解多少?】

  劉欣偉詳細介紹了脊柱的構成和特點。

  從脊柱的結構上講,脊柱由7個頸椎,12個胸椎,5個腰椎,1個骶椎和1個尾椎組成,脊椎間由椎間盤及相關附件相連。椎間盤就像軸承里的滾珠,有一定的彈性緩沖作用。我們脊柱的曲線分為原始曲線和次生曲線。在胚胎時期就存在的曲線,稱之為原始曲線;寶寶在生長發(fā)育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曲線,稱之為次生曲線。例如,出生后的寶寶從俯臥位慢慢學會了抬頭,就形成了向前的頸曲;在此后慢慢學會站立的過程中,也形成了向前凸出的腰曲。頸曲和腰曲都是屬于次生曲線,而胸曲和骶曲則屬于原始曲線。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,人體脊柱在形成4個成熟生理曲度之后,沿著身體的縱軸迅速生長,直至脊柱的完全發(fā)育成熟。在這個時候,人體的脊柱就像樹苗一樣,如果長期收到異常的外界應力,就會“長歪”。成年之后,人體脊柱椎間盤開始脫水退變,在各種應力作用下,很容易受損,就像女孩子25歲以后就要認真地保養(yǎng)肌膚一樣,我們的間盤也同樣需要呵護。進入中老年后,脊椎、間盤、韌帶退行性病變逐漸加重,使得脊柱的穩(wěn)定性、脊柱與神經的位置關系發(fā)生變化,如同長時間工作的機器一樣,零部件的結構發(fā)生不同程度的磨損。

  【這些癥狀你有嗎?】

  王春生對脊柱病變臨床表現進行了總結。

  長時間對著屏幕或者伏案工作與學習,對于人體的眼睛和脊柱都有巨大的危害。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前者的危害有一定的認識,但對后者的危害的了解卻少而又少。長時間的低頭生活或工作,使得頸部后方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當超過自身的耐受能力時,就會出現“肌肉勞損”比如:頸肩部位的疼痛、頸部肌肉的僵直。長時間的低頭狀態(tài)也會讓頸椎間盤及相關附件發(fā)生不同程度的退變,嚴重時導致頸椎的不穩(wěn)與神經壓迫。進而出現上肢的疼痛、麻木、四肢肌力下降、踩棉感、走路失去平衡、動作不協調等病理表現。這就是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“頸部肌肉勞損、頸椎不穩(wěn)、頸椎間盤突出癥、頸錐管狹窄癥、頸椎黃韌帶骨化”等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。同樣長期的坐立,對于胸椎的結構也會產生相類似效果,嚴重時也會壓迫神經。比如“胸椎間盤突出癥”、“胸椎管狹窄癥”等疾病。早期時候機體會產生胸背部的疼痛不適感,嚴重壓迫神經時會產生胸肋部的“束帶感”下肢的“無力、踩棉感”等不適。胸椎由于其“后凸”的生理曲度,加上久坐產生的脊柱垂直方向壓力,使得棘突間及棘突上的韌帶發(fā)生無菌性炎癥,我們通常說的“棘突炎”或“棘上韌帶炎”患者往往表現出胸背部的疼痛不適感。上述所說,在兒童青少年時期,脊柱迅速生長,如果長時間不良的坐姿會導致胸腰椎的側凸畸形,出現“駝背、肩不等高、背不等平”等畸形表現。

  由于腰椎是人體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交匯處,與胸椎有肋骨的保護不同,它在坐立時會產生大于身體本身重力的壓力。長時間的坐立使得椎間盤迅速發(fā)生退變,再加上異常應力,腰椎產生相應的病變,這也是“腰肌勞損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腰椎管狹窄癥、腰椎滑脫癥”發(fā)病的病理基礎。對于上述腰椎疾病輕者出現腰背部疼痛不適,重者出現坐骨神經痛、下肢麻木、無力、間歇性跛行等臨床表現。

  【脊柱“病了”該咋辦?】

  劉欣偉和王春生提示:與其他疾病一樣,脊柱疾病的診治同樣要遵循“早發(fā)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原則。

  如果出現了以上的一些癥狀,我們要早早的去正規(guī)醫(yī)療單位做出準確診斷。對于一些癥狀比較輕的患者,我們可以采取改變生活工作方式、基礎性藥物治療、理療等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。對于有脊柱不穩(wěn)定及相關的神經壓迫癥狀的患者,我們應該到相關醫(yī)療機構,讓專業(yè)的醫(yī)師評估后,進行進一步的治療,比如介入、手術等治療。嚴重的脊柱疾病往往伴有神經的損傷,神經細胞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細胞,如果壞死,就會會出現不可逆的后果,給患者留下永久性的痛苦。但我們也不要過度擔心,因為脊柱疾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,只要我們做到“三早”,就能夠挺起我們的“脊梁骨”,笑對人生。

  與此同時,在我們的日常活動中,我們要加強脊柱健康的關注,養(yǎng)成一個良好的用“脊”習慣。比如:避免長時間低頭、工作或看手機,根據自身情況嘗試做頸部活動操。對于青少年人群,要關注自己是否有“雙肩不等高”“歪脖”等異常情況的出現,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。避免久坐、久站;避免長時間彎腰及過度負重活動。進行科學的鍛煉,在醫(yī)師指導下嘗試練習“小燕飛”、“五點支撐”等鍛煉腰部肌肉的活動,增強脊柱的穩(wěn)定性。

  若有脊柱的不適及相關疾病的問題,可到市第二醫(yī)院脊柱外科門診掛號咨詢與診治。脊柱門診位于該院1號樓1樓130診室,全天出診。

  【醫(yī)生簡介】

  劉欣偉,市第二醫(yī)院脊柱外科主任,主任醫(yī)師,市優(yōu)秀科技人才;市名家名師培育工程人選;中華醫(yī)師學會醫(yī)學機器人醫(yī)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;市醫(yī)學會骨科分會常委;市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。擅長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治,熟練掌握脊柱疾病的常規(guī)及微創(chuàng)手術。

  王春生,市第二醫(yī)院脊柱外科主治醫(yī)師,醫(yī)學碩士,市醫(yī)學會骨科分會委員;省中西醫(yī)結合學會骨科分會委員;市肢體殘疾評定專家;北京積水潭醫(yī)院骨科機器人手術學習班二期學員。擅長脊柱及四肢相關疾病的診治,熟練掌握骨科機器人手術的常規(guī)操作。

 ?。ㄎ溲砰?李清龍)


編輯:鄭雪梅
河山新聞
移動客戶端
張家口日報官方
微信“張小全兒”
張家口新聞網
官方微博
抖音掃碼
關注@張家口NEWS
【張家口新聞網版權聲明 】

1.本網(張家口新聞網)稿件下“稿件來源”項標注為“張家口新聞網”、“張家口日報”、“張家口晚報”的,根據協議,其文字、圖片、音頻、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,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張家口新聞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
2.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。聯系電話:0313-2051987。